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審計、生態保護專項審計、績效審計等各個審計項目中。各地審計機關持續推動研究型審計。
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審計·浙江省審計廳組織廳本級及7個市縣審計局對11個山區縣高質量發展情況開展審計調查,把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全過程。
利用前期調研和政策研究成果,深入研判山區縣高質量發展中可能面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潛在風險及相關政策措施落實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等,編制全省同步審計工作方案,圍繞“怎么審”明確審計目標、重點內容、組織方式、時間安排、工作要求,設計涵蓋重大項目招引、村集體經濟發展、城鄉交通設施建設等重點內容的10張表格,要求每個同步項目實施完成后及時填報,以便分類匯總全省審計成果。
生態保護專項審計·寧夏自治區審計廳在黃河流域寧夏段生態保護情況專項審計調查中,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立項、組織各環節。
召開4次座談會,重點調研自治區發改委先行區建設情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保護和“排污權”改革情況,水利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水權”改革等情況,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詳細了解主要政策出臺背景、改革發展方向和具體執行情況,確定審計重點和內容。全方位了解寧夏區情況,針對黃河流域寧夏段生態情況審計點多、面廣,疑點發現難、實地定位難、現場延伸難等問題,組織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審計局同時開展黃河流域寧夏段生態保護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對黃河干流(寧夏段)4市10縣(市、區)實施現場審計,發揮審計監督合力,提升審計監督實效。
利用屬地高校資源·江蘇省南京市審計局聯合南京審計大學向省教育廳申報研究生工作站,不斷提升合作平臺層次,助力開展研究型審計。
聚焦省社科課題、省審計廳課題、市社科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充分利用屬地高校資源,與南京審計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先后完成“審計助推‘十四五’規劃實施路徑研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等多個科研課題,有效促進審計業務骨干的理論研究水平。
績效專項審計·廣東省廣州市審計局在開展的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績效專項審計調查項目中,探索開展研究型審計。
為防止出現工作脫離實際問題,在廣州生物島召開專家座談會,充分聽取專家意見。八名來自院校、企業、政府機關的廣州生物醫藥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促進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政策、產業資源配置等進行深入交流,并向審計組提供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為順利完成研究型審計項目打下堅實基礎。
審理工作·重慶市渝北區審計局將研究型審計理念、思維和方法貫穿審理工作始終,不斷提高審理水平。
審理人員把學習研究新修訂的審計法作為依法開展審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法規內涵,重點關注是否超越法定職權、有無違背法定工作程序、問題定性結論是否脫離法律法規條文等情況。完善審理制度體系,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項目質量管理的通知,從規范方案審理、強化報告審理、實踐前置審理、跟蹤檢查審理意見采納情況等方面,對審理程序、內容、方式和責任等作出具體規定,規范審理行為。
預算執行審計·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審計局對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開展研究。
從審前開始充分謀劃,提前進入被審計單位進行調查。針對相關制度、規定及標準更新相對較快的情況,實時政策制度學習和掌握對于找準方向、提高審計效率具有重大指導作用。深入研究審計對象,提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摸排了解,有效解決以往審計周期長問題,全面提升審計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