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江市審計局堅持科技賦能,在多個審計項目中綜合運用數據分析,新建模型31個,提供問題疑點數據2萬余條,保障審計組高質高效開展審計項目。
以研究型審計為抓手,推動數據分析更加規范科學。在審計準備階段,拓寬分析模型來源,收集整理紀檢監察機關案件通報、各行業經濟檢查問題通報、其他審計機關優秀案例等信息,建立分析模型。在審計調查階段,聚焦審計對象歷史沿革、經濟背景、發展現狀、業務特點、網絡輿情及資金規模等,研究開展數據分析的可行性。在編寫《數據分析實施方案》階段,研究現有數據資源、模型與審計對象的結合點,多維度分析、多技術挖掘。在項目實施階段,與審計組、被審計單位深度溝通,“開門搞分析”,實現虛擬數據與客觀現實的有機結合,提高數據分析準確率。在審計報告階段,收集疑點核實情況,復盤審計成果與疑點數據的對應關系,檢驗模型準確性、可用性,積累大數據審計經驗。
以精細化管理為基礎,促進數據資源規范管理。探索審計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審計數據資源分為原始備份數據、標準電子數據、數據分析模型、數據分析方案、數據分析報告,利用VUE、SpringBoot等技術自行開發審計數據資源標準化管理平臺,對數據資源采集、存儲、使用、交接、銷毀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已完成階段性開發任務,初步歸集通用數據分析模型200余個,實現數據分析模型標準化管理、數據分析方案一鍵生成、疑點交接清單一鍵生成等開發目標,有效促進科學、規范、標準化管理審計數據資源。
以實現新突破為目標,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新技術。探索開展地理空間數據分析。在“四好農村路”專項審計中,運用GIS技術將公路路網抽象成拓撲結構圖,開展空間結構特征分析。為解決公路里程真實性問題,分解shp格式文件,將公路線狀信息分解為若干坐標點,計算點與點之間的距離。為解決地理現狀圖采集難題,利用前端JS技術,引入實時地圖,畫出坐標點間的連續,將農村公路復現在地圖上,直觀展示農村公路的位置、走向,便于測算公路長度。二是開展投標文件異常一致數據分析。開發“投標文件比對分析”輔助審計工具,對投標文件內容“異常一致”特征開展分析。根據審計人員軟件體驗反饋,優化程序,提高軟件可用性、易用性。在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審計中,利用軟件批量導入投標文件,根據需要設置相似度率閾值,快速查找投標文件重疊內容。同時,利用軟件提取投標文件重疊內容中的錯別字,在全部文件中快速檢索關鍵字,幫助審計人員從大量投標文件中快速鎖定投標文件異常一致的疑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