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福建省福州市審計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把民生審計項目作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主要載體,打通民生難點痛點堵點,用心用力用情為群眾紓困解憂。
一、找準鄉村振興“發力點”。今年上半年,組織市縣兩級審計機關對5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和資金審計,重點關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于鄉村振興、鄉村產業發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等情況,揭示了公廁未按標準建設、垃圾分類未執行到位、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土地流轉機制仍需健全等問題,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做好土地承包確權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各項政策落地見效,有效促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守護群眾社保“錢袋子”。守護群眾社保“錢袋子”是兜住民生底線的關鍵。福州市審計局主動聚焦社會保險基金審計,用心用情用力守護群眾社保“錢袋子”,讓民生溫暖直抵百姓。在開展社會保險基金審計中,重點關注社會保險基金籌集使用管理情況,查擺基金支付結算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收集欺詐騙保問題線索,防止群眾的養老錢、救命錢“跑、冒、滴、漏”。揭示了社保基金在使用管理中存在跨區域跨險種重復參保并領取社保待遇、違規支付不符合條件人員社保待遇、違規支付醫療機構不合規費用等問題,并從完善體制機制、促進改革措施落實、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審計建議。
三、解決群眾“煩心事”。福州市審計局主動聚集民生痛點難點堵點,著力解決基層單位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開展“放管服”改革政策跟蹤審計調查中,重點關注“放管服”改革情況、“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落實情況、“一網通辦”進展情況等,通過辦事體驗,發現存在部分簡易行政事項審批程序不夠優化的問題,相關事項需要申請人親自送交紙質材料,辦理時限較長,未達到“簡政放權”“提質增效”的工作目標。針對上述問題,審計建議在充分梳理行政審批事項的前提下,搭建全市“智慧辦”服務平臺,將企業辦件量較大、與開辦投產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納入“秒批”范圍,有力推動政務服務向智能化辦公邁出一大步。截至目前,已分四批次實現30個行政事項智能“秒批”。